走街串巷老党员“访”出50万字红色故事
张守强,男,1951年4月出身,中共党员,荣成市崖头街道沽河社区住民。2008年退休后,他扎根老家寻山街道青安屯村落,14年如一日,从青安屯动身,走遍寻山街道15个村落子,探寻散落在平易近间“原汁原味”的赤色故事,整顿50万字手稿。张守强荣获“山东大好人”“荣成市劳动榜样”“威海市优秀西席”“荣成市三等功”等荣誉称号。
张守强生涯照

“教书匠”采访散落平易近间的赤色故事
2008年,张守强从三尺讲台退休,回到老家寻山街道,拿起采访笔、本,自费坐公交或骑电动车,走遍寻山街道15个村落子,采访散落在平易近间“原汁原味”的赤色故事,整顿成50万字的手稿,光采访本就写满了10多个,现在已经70多岁的张守强仍旧在探求赤色故事的路上。
“我们村落(青安屯村落)是荣成早期革命村落,是被鲜血染红的村落庄,也叫义士村落。最开端是网络、整顿,写出来青安屯村落的许多豪杰故事。后来又写寻山街道的故事,如今已经写了15个村落了。”张守强说。
天天一年夜早,张守强衬衫口袋别着一支笔,拿着一个封面泛白的记事本就出门了,或坐公交车或骑电动车,走街串巷、步履稳健,探访暗藏在土壤里的赤色革命故事。家里人顾虑老张的身材,都邑在张守强的包里都装着速效救心丸。有的村落子离公交站点太远,他得步辇儿好几公里,每走几百米就要坐下歇歇,腰痛犯了更是直不起身子。“采访赤色故事这事上瘾,停不下来。”谈起这些费力,张守强绝不在意。“我便是把赤色故事发掘出来,把赤色传统传下去。整顿出来的材料我都送到街道,让年夜伙儿都能看到,相识咱们的汗青。”据不完全统计,仅青安屯村落加入共产党引导的革命步队的,就有300人左右,全村落有37名义士。
“草根作家”用笔墨记载汗青
汗青是一个严肃的课题。张守强采访前,都邑网络年夜量史料,翻阅县志、村落志,在此根基上整顿提要,再进村落采访。
每到一个村落,张守强都邑把村落里的老年人叫到一块,让他们讲一讲曩昔的故事。遇到过“闭门羹”,遭受过“泼冷水”,被误以为“诈骗犯”,张守强也不气馁,千方百计找来曾经的驻村落干部当“说客”,劝说知情村落平易近,这才让采访顺遂进行。“这招还挺好用,第二趟去的时刻有四五个村落平易近乐意接受采访。”张守强说道。比起采访时的一番周折,发掘出来的故事更让张守强存眷。本来在不靠海的福台山村落,出过一名豪杰船主,叫张清平,在解放战争中他是荣成县支前平易近工年夜队的一位船主,卖力职员和物质的运输,牺牲时年仅22岁。“头一次知道俺村落有这么一位豪杰,感到真光彩。”福台山村落平易近李年夜爷奉告张守强。这段赤色故事写完后,张守强第三次来到福台山村落,把稿子交给村落平易近们看。看着年夜家爱不释手地传阅着,张守强感叹道:“还好其时没废弃采访,假如不往村落里跑,怎么能发掘这么好的故事!”
“采写每个村落、每小我的故事,都要消费很年夜的精神。写完第一稿再去找这些白叟继续弥补、改动,第二稿好了再第三稿,一样平常都得第四稿、第五稿能力定稿。末了定稿了,买点菜买点酒,感激感激这些白叟。”张守强说。
“赤色宣讲员”尽己所能通报赤色革命精力
退休后,张守强最爱和村落里白叟讲讲义士的故事。和往常一样,薄暮年夜家又聚在一路,可步队里却少了一小我,是村落里独一一个加入过1954年国庆阅兵式的张学孔,一探听,白叟前几天不幸逝世。张守强说,“之前采访过一个老伤残武士,他是打济南战斗的时刻受的伤,胳膊断了。等我写完采访稿后,白叟就逝世了。”如许的遗憾直抵民气。
“客岁恰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我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。尽己所能,尽快地采访、整顿赤色故事,还要把赤色故事传下去,把赤色革命精力传承下去。”张守强说。
张守强本籍是寻山街道青安屯村落,被誉为“胶东刘胡兰”的少年女豪杰张晶麟就出身在这里。2021年4月,张守强成为“张晶麟义士古迹申报团”成员,同时也是寻山街道“红马扎”流动党史宣讲队队员。作为“红马扎”流动党史宣讲队的一员,张守强会把本身采访出来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,把赤色文化和革命故事流传出去。
有人问张守强,放着安适的退休日子不外,一直保持采访赤色故事、讲赤色故事,他为的啥。他说:“我是个教书的,教育下一代是我一生的职责,我要让更多青少年相识这片土地上产生过的赤色故事。”(实习编纂:于江荣)